在生活忙碌、壓力大的現代社會,想好好控制體重並不容易。

不規律的作息、外食習慣,加上情緒性進食,常常讓人越減越挫折。

很多人以為減重就是少吃、挨餓,但事實上,真正健康有效的方式,是學會「聰明吃」──吃得營養、吃得剛剛好,才能瘦得持久又不傷身。

 

1.必須營養均衡:

營養均衡是維持健康和管理體態的關鍵。
每餐建議以「蔬菜+蛋白質+碳水(澱粉)」搭配,比例約為:
蔬菜 : 蛋白質 : 碳水 = 2 : 1 : 1

蔬菜最多,提供纖維和飽足感;蛋白質幫助維持肌肉;碳水則是身體的能量來源。
建議多吃原型食物,不偏食,涵蓋六大類食物,讓營養更全面。

 

2.少油烹調

為了減少多餘的熱量與油脂攝取,建議避免經常食用油炸、油煎等高油脂料理。取而代之,可以多選擇蒸、煮、燉等烹調方式,這些方法能保留食材原味,且減少油脂負擔,讓飲食更清爽健康,有助於體態管理與身體保養。

 

 

3.晚上8:00前 結束晚餐
建議晚餐最好在晚上8點前吃完,避免太晚進食。
因為過晚進食會讓消化系統負擔加重,食物無法充分消化,容易造成熱量囤積,進而增加肥胖風險。

 

4.三餐正常吃,不節食
節食容易讓身體消耗肌肉,進而降低代謝率,反而不利減重。
比起刻意少吃,更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食物,吃得健康才能有效管理體態。

 

 

5.澱粉放在最後吃
建議用餐時,依序先吃蔬菜與湯,再吃肉類,接著才吃澱粉,最後才吃水果與甜點。
因為澱粉會讓血糖快速上升,若攝取過多,血糖容易轉化為脂肪,增加體重負擔。

 

6.宵夜不是禁忌!
重點在於選擇合適的食物,避免高油、高熱量的宵夜。
像豆漿、牛奶、優格、堅果等輕食,是較健康且適合的宵夜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