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Line@好友大募集!加入好禮領不完~

▌回歸肌膚自主力 / BP玩美誌
2025-08-14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美白保養品不是擦了就會白!這篇帶你搞懂美白什麼時候做才對!

很多人會覺得: 「只要保養品買貴的、天天擦,美白就會有效」?這是最常見的誤區之一! 美白保養不等於擦得勤就會白! 關鍵是在「擦的時間點」選對時機跟產品,美白才能事半功倍! 白天保養時要【防禦型美白】 白天面對紫外線和藍光傷害,目的是「預防黑色素生成」 這時候適合使用: • 抗氧化成分(維他命C、傳明酸) • 搭配防曬產品,減少曬黑與暗沉機率 * 小提醒:美白精華要在防曬前使用喔! 晚上 【修復型美白】的黃金期 晚上肌膚進入修復模式,美白保養吸收力最強, 在晚上11點前使用,更能發揮最大的效果。 特別適合使用: • 淡斑/加強型精華    • 美白面膜 • 含有代謝型酸類(如杏仁酸)的產品 * 睡前擦上美白精華+鎖水乳霜,隔天膚色會更透亮! 曬後先修護再美白 先保濕+舒緩 才不會越弄越敏感 =>等肌膚穩定後再進行美白修復,效果更好、不容易反黑! 四季都要美白,但春夏加強美白力道 春夏紫外線強,黑色素活性高,不美白會加速暗沉與老化 而秋冬則是淡化色素沉澱、打底的好時機

2025-08-14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曬後保養懶人包大公開!超實用的保養技巧!

夏天或假日出遊,一不小心在陽光下待太久,皮膚就可能出現乾燥、泛紅,甚至脫皮的情況。 曬後的第一步,就是 「降溫+修護」,讓肌膚儘快回到穩定狀態,避免暗沉與細紋悄悄上門。 以下幾種「曬後災情」你中了幾項?災情一:泛紅刺痛 肌膚表層輕微曬傷,引發發炎、屏障受損 保養秘帖: 1.降溫舒緩,避免使用熱水清洗及用力擦拭肌膚 2.暫停使用酒精、酸類美白、過度滋潤的保養品 3.使用具保濕修護成分的凝膠或面膜 秘帖重點:精簡保養,重點是保濕+修護  災情二:肌膚粗糙、脫妝卡粉 曬後角質受損、水分流失 保養秘帖: 1.不急著使用去角質產品,避免肌膚 2 次傷害 2.睡前使用保濕乳霜鎖水,幫助肌膚修護重建 秘帖重點:加強保濕、靜待肌膚修復 上妝可使用妝前乳或定妝噴霧幫助定妝 災情三:失控爆痘、粉刺長不停 曬後角質發炎,導致保護力下降及皮脂分泌異常 保養秘帖: 1.使用弱酸性的洗臉產品,搭配痘痘貼耐心等待痘痘消退 2.著重補水修護、控油平衡,暫停滋潤型精華液與油類保養品 災情四:膚色暗沉、蠟黃 黑色素生成過多、角質代謝變慢 保養秘帖: 1.補水穩定膚況,幫助角質代謝恢復正常 2.避免一次疊擦太多功能性保養,造成刺激 3.加強日常防曬 秘帖重點:若無刺痛搔癢感,日常保養可搭配微量美白精華

2025-08-08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曬太陽5分鐘VS看手機3小時,哪一個對肌膚更傷害?

曬太陽5分鐘 vs 看手機3小時,哪一個更傷肌膚呢? 答案是:【 兩個都傷肌膚, 只是方式不同】 ✳︎曬太陽5分鐘 : 最高強度的瞬間傷害 ✳︎看手機3小時: 最低強度但是長時間的傷害 曬太陽5分鐘  暴露在陽光下,即使只有短短的5分鐘,肌膚也會接觸到UVA與UVB。 UVB:主要造成曬紅、曬傷、脫皮。 UVA:深入真皮層,造成膠原蛋白流失、皮膚老化與斑點生成。 看手機3小時 手機、平板、電腦等螢幕會釋放「高能可見光(HEV Light)」,俗稱藍光,長期集中在臉部。 ✳︎穿透力強,可達肌膚真皮層 ✳︎研究指出藍光會加速肌膚膠原蛋白分解、誘發黑色素生成 雖然不會馬上曬紅,但長期累積下來,會讓肌膚暗沉失去彈性!! 正確的保養對策 這麼做才對! 白天做好防護: 除了出門防曬,在室內辦公室用電腦、看手機,肌膚也應做好防曬 使用防曬產品外,還要選擇有抗藍光成分的產品 晚上做好修護: 幫肌膚補回膠原蛋白以及加強保濕修復: 日常作息調整: 少熬夜 ,多喝水  

2025-08-08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夏日曬後別急著美白,把握曬後黃金15分鐘,肌膚先做好保濕才對!!

什麼是曬後黃金15分鐘? 曬後的15分鐘內,肌膚屏障就像敞開的門,如果不處理肌膚會快速失水 → 發炎 → 粗糙 → 色素沉澱 曬後護理的關鍵是:做好降溫、保濕、避免刺激等工作 想讓美白有感,肌膚要先「喝飽水」! ✳︎補水: 穩定肌膚、舒緩發炎,曬後皮膚容易乾燥缺水 ✳︎修護: 防止泛紅與破皮 補足水份才能促進後續美白成分吸收且應使用成分單純、無刺激性的保濕產品! 曬後肌膚保養順序應該要怎麼做 1.選用溫和親膚的洗臉產品 2.使用成分單純、鎮靜補水的化妝水 3.敷上發光面膜15分鐘 4.視情況加上保濕乳液鎖水 曬後保養「保濕+舒緩」最重要,不要急著上太多強效保養品!

2025-08-08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洗完臉臉反而更乾?這篇告訴你夏天清潔的誤區!

夏天天氣悶熱,比較容易出油、流汗,很多人會想使用清潔力高的洗臉產品來清潔臉部, 但你知道這樣做洗掉的不只髒污,還有肌膚的水份! 大多數高清潔力的洗面乳,使用的是「皂鹼類」或「硫酸鹽類」界面活性劑,同時會洗掉肌膚天然油脂和保護膜! 皮膚缺乏油脂會使保濕及保護力下降,反而更容易產生各種惱人的問題,例如:皮膚乾癢、緊繃、失去彈性等等。   以下幾個洗臉誤區,請注意! (1)洗臉後的緊繃感越久,也代表肌膚乾淨力越持久? 洗完臉的緊繃感是油水失衡的訊號,越過度清潔肌膚的緊繃感越強烈,此時肌膚為了要達到油水平衡會分泌更多的油脂來保護 選用胺基酸界面活性劑的洗臉產品,溫和親膚、水潤不乾澀,可以減少洗後緊繃感,油水平衡! (2)洗臉一定要用熱水洗 洗得比較乾淨? 過熱的水會使肌膚水份油脂快速被帶走,造成越洗越乾燥的窘境。 皮膚少了油脂水份,容易出現泛紅、脫皮、乾癢等敏感症狀。 (3)使用含有防曬隔離的保養品後不必卸妝? 含有防曬隔離的保養品大多為了要有較強的附著力,分子團結構會比較小或比較油膩,容易阻塞毛孔。 (4)夏天角質堆積快,選擇含磨砂顆粒的洗面乳清潔更有力? 健康肌膚角質代謝速度是固定的,若每天使用含磨砂顆粒的洗面乳,容易造成角質層受損、破壞肌膚防禦能力。  

2025-08-06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曬太陽只要擦防曬就夠了嗎?帶你來瞭解什麼是肌膚延遲性爆炸!

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經驗? ✳︎出去玩當下沒事,隔天臉卻癢到抓不停? ✳︎覺得有防曬就很安心,卻還是長痘暗沉? ✳︎明明不脫皮,也不曬傷,皮膚卻突然變粗、變黃? 別懷疑,這些都是「延遲性曬後傷害」! 延遲性爆炸是什麼呢? 太陽對肌膚的影響就是一顆「慢性炸彈」,紫外線對於肌膚的危害不容小覷! (1)破壞肌膚屏障: 會造成肌膚老化,破壞皮膚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及讓皮膚變敏感,削弱皮膚的天然保護能力。 (2)造成肌膚水分流失: 會氧化屏障中的脂質,導致水分流失,使皮膚變得乾燥。  (3)活化黑色素生成: 刺激黑色素細胞過度活躍,導致色素沉澱,形成色斑、膚色不均等問題。  (4)引發自由基反應: 紫外線與皮膚細胞中的分子相互作用時,會導致化學反應,產生不穩定的自由基進而破壞細胞的正常功能。 這些變化會在6-24小時逐漸顯現,等到發現時傷害已經造成了! 以下延遲性曬傷你中了幾個呢? 這篇告訴你若中了應該怎麼處理! (1) 泛紅脫皮: 肌膚吸收過多UV,皮膚泛紅、灼熱,伴隨表皮細胞死亡開始脫皮 這時千萬別再去角質或強力清潔,只會雪上加霜! 如果曬傷情況嚴重,請及時就醫。  (2)乾癢刺痛: 紫外線會導致肌膚失去鎖水能力、變得乾燥。 重點在於降溫、保濕和鎮靜舒緩。 保養避免含酒精或果酸類產品。 (3)膚色不均、暗沉: 曬後肌膚為了自保會大量產生黑色素,肌膚變得暗沉、蠟黃、斑駁。 美白產品不是不能用,而是要選擇抗發炎+抑制黑色素的成分才有用。 (4)爆痘、粉刺冒不停: 曬後肌膚「發炎+乾燥」導致皮脂分泌反而變多,痘痘粉刺自然找上門。 避免使用添加SLS/SLES洗臉產品,過度二次傷害! (5)肌膚粗糙、卡粉: 曬後肌膚角質排列亂掉、水分流失,摸起來粗粗的,妝也卡在細紋裡。 別急著上底妝,先補水再修復,找回滑嫩感。 曬後保養越早做,肌膚受傷越少、恢復越快!

2025-08-06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你知道痘痘貼應該怎麼使用才正確嗎?

先來瞭解下痘痘貼是什麼呢? 痘痘貼是一種用來覆蓋和保護痘痘的貼片,也是裁切成型的人工皮(親水性敷料)。 痘痘貼的主要功效 *吸收分泌物和組織液: 痘痘痘貼中的親水性膠體可以吸收痘痘內的膿液和組織液,減少炎症,並使痘痘貼變白。  *隔離保護: 痘痘貼能阻隔外界的細菌、灰塵和化妝品殘留,防止二次感染。   *促進傷口癒合: 痘痘貼營造的密閉環境,有助於皮膚細胞再生,加速傷口癒合,減少疤痕形成。  *減少手部觸碰:避免用手擠壓痘痘,減少刺激和感染的機會。 *遮瑕作用: 痘痘貼顏色接近膚色,可以遮蓋痘痘,提升美觀。 如何正確使用痘痘貼 使用痘痘貼前,應先徹底清潔臉部和痘痘部位,保持乾燥。  選擇合適大小的痘痘貼,並確保痘痘貼完全覆蓋痘痘及其周圍,輕輕按壓使其緊密貼合。  貼上後避免頻繁觸摸或移動,待痘痘貼吸附足夠的組織液變白膨脹後,應及時更換。  通常建議每片痘痘貼不要使用超過12小時,並在8-12小時後更換,以確保持續的治療效果。 長痘痘一定要用痘痘貼嗎? 長痘痘不一定需要使用痘痘貼,但痘痘貼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有效幫助痘痘的癒合和保護。  痘痘貼適合的痘痘類型:(1)膿包型痘痘: 也就是長出白色膿頭的痘痘,痘痘貼可以吸附膿液和組織液,幫助傷口加速癒合,有皮膚科醫師表示。 (2)擠破後的痘痘傷口 痘痘貼可以保護傷口,避免外界汙染,醫學美容專家也認同。 痘痘貼不適合的痘痘類型: (1)閉鎖性粉刺、丘疹型痘痘::  這些痘痘沒有膿頭,使用痘痘貼反而會悶住痘痘,醫師表示。  (2)發炎嚴重的紅腫痘痘: 應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,專業醫師建議。   

2025-07-30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去角質不是越勤越好!選對產品+正確使用最重要,去角質不等於用力搓!

什麼是角質層? 角質層是壞東西嗎? 角質層是肌膚最外層的保護屏障,由已經角化的死亡角質細胞組成,具有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, 雖然是死亡的細胞,但可保護肌膚免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和傷害,而隨著肌膚的自然代謝,約28天更新一次,角質層的細胞會逐步脫落,讓新生細胞替代,以維持肌膚的健康與光滑。 什麼時候需要去角質呢? 正常情況下,皮膚角質層會自動不斷更新,只要維持皮膚健康,搭配適當的清潔,皮膚本身就有去角質功能。 少數肌膚代謝機制失常,代謝速度跟不上角質生長的速度,才會需要搭配去角質產品強制代謝市面上常見的去角質產品有哪些? (1) 凝膠類: 有些凝膠類的成分含有陽離子型界面活性劑及高分子膠質,在酸性配方中均勻混合後,塗抹於皮膚上搓揉時,會產生沈澱物, 而這些屑屑並非老廢角質,消費者很容易被行銷誤導。 (2) 磨砂類: 通常使用柔珠、海鹽、糖等, 柔珠是使用塑膠微粒製成,對環境污染比較大,所以千萬別使用! 海鹽及糖都是利用結晶與角質層摩擦,來達到去角質的目的,但常因使用著過大的力道或錯誤的使用方式,反而使健康的角質受傷。 (3) 酸類: 產品用法多元複雜,取決於酸的種類及酸性濃度,所以通常需要專業人員操作,因為操作不當可能會嚴重受傷甚至形成不可逆傷害, 但如果種類相對溫和,酸性濃度調整適當,就可以給一般消費者自行操作使用。 去角質最重要的一點!! 人為的去角質可加速汰換老廢角質細胞,使皮膚暫時變得光滑柔嫩, 然而,一旦過度去角質,會影響到皮膚屏障和免疫功能,反而易造成皮膚敏感、乾燥、脫屑甚至泛紅。反而適得其反。

2025-07-30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1分鐘帶你認識痘痘!形成了又要怎麼改善呢?

什麼是痘痘? 痘痘在醫學上稱為「尋常性痤瘡」,是皮膚病的一種,常發生在青春期,故又稱「青春痘」,但即使到了三十歲後,仍然會有長痘痘的機會; 痘痘怎麼形成呢?平常肌膚的毛孔內就有痤瘡桿菌與我們和平共處,但如果毛孔被異常增生的角質堵住,痤瘡桿菌就會過度繁殖,並且分泌酵素使毛囊釋出脂肪酸, 進而引發毛囊發炎,甚至形成膿包,這時候千萬不要擠,因為擠壓不只會留下疤痕,還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的風險,嚴重者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。  減少冒痘4大重點1. 清潔:肌膚表層有弱酸性皮脂膜,能夠保護肌膚底層免受外來微生物入侵,保持皮膚的健康狀態。所以選擇溫和低刺激性的清潔用品很重要,洗臉時不要過度用力搓揉或按摩,水溫不可以過高,最好用微涼的水清洗,每天清潔2-3次,每天注意角質代謝是否正常,可搭配微量水楊酸的保養品幫助角質代謝。2. 生活習慣 : 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【睡眠部分】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平衡,增加皮脂分泌,導致痘痘生長。 建議每天維持7-9小時的睡眠。  【衛生部分 】定期清洗枕頭套、毛巾、化妝用具等,避免細菌滋生,導致痘痘生長。  【適度運動 】運動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,減少壓力,間接改善痘痘問題。  3. 保養品及化妝的使用 : 別用太滋潤的保養品容易當保養品的滋潤度超過肌膚所需,或是肌膚本身就容易出油,就容易造成毛孔阻塞,進而引發痘痘。 化妝工具須常換新尤其是海綿粉撲類,很多人想省錢捨不得換新,其實會讓你得不償失,因為化妝品含的油脂量不少,很容易滋生細菌,千萬不要為了省小錢反而花大錢。 4.長痘痘後照護 : 使用保養品或化妝品時,如果有長痘痘的部位時暫時避開,可以使用痘痘貼或人工皮敷料,於清潔後的將痘痘貼起來,最好貼至痊癒。如果非必要的話,建議最好不要用遮瑕膏遮住痘痘,因為遮瑕膏的油脂含量非常高,會讓痘痘更嚴重;任何年齡難免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長痘痘,切記多點耐心處理,不可操之過急。    

2025-07-28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1分鐘認識你的毛孔! 該如何解決各種毛孔肌呢?

毛孔的大小一直是很多人的困擾,因為它間接影響了我們,產生很多其他的困擾:如上妝卡粉、容易油脂分泌過多、容易長痘痘、視覺上的美觀等等, 甚至有人曾開玩笑的問過「我的毛孔會不會粗大到說話有回音?」只能說這真是有創意的想法!  許多人只知道男性的毛孔天生比女性粗大,是因為荷爾蒙的影響,但現今台灣美容生技業蓬勃發展, 在全世界更是名列前茅,所以很多男性的毛孔已可以透過正確的保養後,比女性的毛孔看起來更細緻,這已打破刻板概念的迷思。 自身毛孔的類型怎麼區分呢? 除了男女毛孔大不同之外,以下簡單用幾種常見的毛孔型態,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下自己的毛孔:   1. 油油膩膩(油脂型): 常常會油光滿面大多數的人出油集中在鼻頭與兩頰最常發生,其次是額頭與下巴;很多人只知道出油量會被生活作息、飲食、氣候、溫度、內分泌等所影響, 其實選錯保養品影響也不小喔!清潔方面除了要適量增加洗臉次數外,沖臉時可以用冷水來增加收斂效果,洗完臉的油水平衡調理很重要;盡量少用 吸油面紙之類的產品,因為治標不治本,更不可以用衛生紙擦臉,以免看不見的小棉絮阻塞毛孔。 2. 乾枯龜裂(缺水型): 分泌油脂是皮膚的保護作用,如果毛孔分泌不出適當的油脂,皮膚將會越來越乾糙,毛孔就會越來越明顯! 可以想像成海綿變乾時的樣子,嚴重的話可能會紅腫過敏搔癢,切記不可以摳抓紅腫的地方。 如果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可能會更嚴重,除了要喝足夠的水,做好保濕就很重要! 避免過度清潔會使問題雪上加霜,也千萬別使用清潔力太強的洗臉產品,如果洗完臉感覺緊繃且時間超過15分鐘,那就有可能是清潔力太強囉! 3. 垂垂老矣(老化型): 伴隨著時間飛逝,膠原蛋白及彈力纖維的快速流失,皮膚會失去支撐結構,漸漸無法對抗地心引力而下垂,加上過度的日曬及不正常作息會加劇 老化的速度,毛孔也跟著被拉扯得越來越粗大,要對抗老化並不簡單,耐心與恆心是兩個重點,日常補足營養及養成運動習慣幫助也很大, 記得適時調整保養方向,標榜抗老化的保養品並不一定是你現在需要的! 4. 傷痕累累(疤痕型): 毛孔疤痕是因為皮膚受傷癒合後,結構組織凹陷或凸起無法回復原狀,一但形成難以消除,就算做醫美整型也不一定有效,可能僅能淡化, 所以千萬別亂擠亂摳,交給專業的來會比較安心一點,如果已經出現疤痕,千萬別病急亂投醫,不然可能不只是浪費錢這麼簡單而已。 5. 粗糙小丘(角化型): 肌膚無時無刻都在脫落老廢角質,速度快慢全臉各不同,如發生異常增生以致阻塞毛孔,就會形成一個一個得小凸起丘狀,稱為「毛孔角化」, 大多數人會出現在鼻樑、兩頰及額頭,有些大小不一或分布不均,無法忍受的人會想用抓、摳、擠,千萬別輕舉妄動!這樣只會越弄越糟, 除了做好清潔外,可選用適量含酸或醇類的保養產品作代謝,但狀況嚴重的話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喔!

2025-07-15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想要瘦不難! 體態管理不挨餓,聰明吃才有效!

在生活忙碌、壓力大的現代社會,想好好控制體重並不容易。不規律的作息、外食習慣,加上情緒性進食,常常讓人越減越挫折。很多人以為減重就是少吃、挨餓,但事實上,真正健康有效的方式,是學會「聰明吃」──吃得營養、吃得剛剛好,才能瘦得持久又不傷身。 1.必須營養均衡:營養均衡是維持健康和管理體態的關鍵。 每餐建議以「蔬菜+蛋白質+碳水(澱粉)」搭配,比例約為: 蔬菜 : 蛋白質 : 碳水 = 2 : 1 : 1蔬菜最多,提供纖維和飽足感;蛋白質幫助維持肌肉;碳水則是身體的能量來源。 建議多吃原型食物,不偏食,涵蓋六大類食物,讓營養更全面。 2.少油烹調為了減少多餘的熱量與油脂攝取,建議避免經常食用油炸、油煎等高油脂料理。取而代之,可以多選擇蒸、煮、燉等烹調方式,這些方法能保留食材原味,且減少油脂負擔,讓飲食更清爽健康,有助於體態管理與身體保養。  3.晚上8:00前 結束晚餐 建議晚餐最好在晚上8點前吃完,避免太晚進食。 因為過晚進食會讓消化系統負擔加重,食物無法充分消化,容易造成熱量囤積,進而增加肥胖風險。 4.三餐正常吃,不節食 節食容易讓身體消耗肌肉,進而降低代謝率,反而不利減重。 比起刻意少吃,更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食物,吃得健康才能有效管理體態。  5.澱粉放在最後吃 建議用餐時,依序先吃蔬菜與湯,再吃肉類,接著才吃澱粉,最後才吃水果與甜點。 因為澱粉會讓血糖快速上升,若攝取過多,血糖容易轉化為脂肪,增加體重負擔。 6.宵夜不是禁忌! 重點在於選擇合適的食物,避免高油、高熱量的宵夜。 像豆漿、牛奶、優格、堅果等輕食,是較健康且適合的宵夜選擇。   

2025-07-15
【十分鐘學保養】以下5個狀況檢測是否糖上癮! 糖上癮又該如何戒糖呢?

 以下5個狀況,檢視下自己身體的情況  1.剛吃完一餐後,沒多久又覺得餓了。2.每天一杯含糖飲料。3.正餐結束後就想吃甜食。4.不接觸甜食或含糖飲料會精神不濟5.一吃甜食或精緻澱粉就停不下來 為什麼甜食/含糖飲料會讓人上癮?甜食促進多巴胺分泌,讓人快樂並上癮,長期過量攝取易形成依賴,無法控制想吃含糖食物的衝動。   長期攝取過量糖分會有哪些健康風險呢?  過量糖分增肥且傷身,易致代謝疾病、蛀牙,並影響食慾控制,讓人攝取更多熱量,並增加慢性病風險 如果我糖上癮,該怎麼戒掉?戒糖除了能降低胰島素阻抗、預防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症與失智症外,對於重視皮膚狀態與大腦清晰度的人來說,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。 減少含糖飲料  多喝水,每天至少以「體重kg X 40c.c.」作為一天飲水量,促進代謝。均勻攝取營養素,選擇低GI食物   建議三餐保持營養均衡,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纖維與健康脂肪,才能提供身體完整的營養支持。 另外,加工食品中常含有額外添加的糖分來提升風味,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,對健康更有益。分階段減糖   戒糖不必一步到位,可以從每天少吃1~2份含糖食物開始,循序漸進才容易長久維持。 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焦慮、頭痛、疲勞、頭暈等「糖戒斷」反應,這是因為大腦的化學平衡正在調整,是正常現象,撐過去就會慢慢適應。健康零食替代  可以選擇無加糖果乾、黑巧克力或堅果來取代甜食,飲品方面則以氣泡水或無糖茶飲代替含糖手搖飲,是減糖過程中不錯的替代選擇。

查看更多

All good skin care solutions start with cleansers

一切保養從清潔開始,回歸你的肌膚自主力。

Beauty Player 丨 愛美玩家